中医古籍
  • 《本草图经》 海桐皮

    作者: 苏颂

    海桐皮(图缺),出南海已南山谷,今雷州及近海州郡亦有之。叶如手大,作三花尖。皮若梓白皮,而坚韧可作绳,入水不烂。不拘时月采之。古方多用浸酒治风蹶。南唐筠州刺史王绍颜撰《续传信方》着其法云∶顷年予在姑熟之日,得腰膝痛不可忍。医以肾藏风毒攻刺诸药莫疗。

    因览《传信方》备有此验。立修制一剂,便减五分,步履便轻,故录之耳。海桐皮二两,牛膝、芎 、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半两,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八物净洗,焙干,细锉,生地黄以芦刀子切,用绵一两都包裹,入无灰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空心食后,日、午、晚卧时,时一杯,长令醺醺。合时不用添减,禁毒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
  • 作者:
    袁氏(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