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虚烦证治

    作者: 陈言

    虚烦者,方论中所谓心虚烦闷是也。大抵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外热曰燥,内热曰烦,此不分而分也。伤寒大病不复常,霍乱吐泻之后,皆使人心虚烦闷,妇人产蓐,多有此病。其证内烦,身不觉热,头目昏疼,口干咽燥,不渴,清清不寐,皆虚烦也。方例有虚烦近伤寒之说,不可不辨。又平人自汗,小便频并,遗泄白浊,皆忧烦过度之所致。伤寒属外因,忧烦属内因,霍乱兼不内外因,学人当辨析而调治。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