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风寒暑湿流注足阳明经,使腰脚痹痛,行步艰难,涎潮昏塞,大小便秘涩,腹痛呕吐,或复下利,恶闻食气,喘满肩息,或自汗谵妄。
大黄(蒸) 细辛(去苗) 茯苓 防己 羌活 黄芩 前胡 枳壳(麸炒,去瓤) 浓朴(去皮,锉,姜制,炒) 甘草(炙) 杏仁(麸炒,去皮尖,别研,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腹热服。腹痛,加芍药;秘结,加阿胶;喘,加桑白皮、紫苏;小便秘,加泽泻;四肢疮痒浸淫,加升麻。所加并等分。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治风寒暑湿流注足阳明经,使腰脚痹痛,行步艰难,涎潮昏塞,大小便秘涩,腹痛呕吐,或复下利,恶闻食气,喘满肩息,或自汗谵妄。
大黄(蒸) 细辛(去苗) 茯苓 防己 羌活 黄芩 前胡 枳壳(麸炒,去瓤) 浓朴(去皮,锉,姜制,炒) 甘草(炙) 杏仁(麸炒,去皮尖,别研,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腹热服。腹痛,加芍药;秘结,加阿胶;喘,加桑白皮、紫苏;小便秘,加泽泻;四肢疮痒浸淫,加升麻。所加并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