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简易便方愈臁疮

    余素习中医内科,旁及女科及针灸,通常不治外科病。然亦常有外科小恙前来索方者,盖图便利也。一日有黄姓翁前来就诊。翁患臁疮,病灶位于左足胫骨前面下三分之一处,溃疡面约1.5cm×1.5cm,稍凹陷,滋水流溢,其色黑浊腥臭。溃面周围掀红漫肿,有6cm×6cm大小。患者系两月前被摩托车撞伤胫部而病。病发后辗展医治,耗资千元有余而病足依然。余偶发遐想,不受常规之法约束,处方用药一随己意,内服外敷双管齐下。内服用四妙汤加味,以清利湿毒兼以益气活血。方为:

    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15g、生甘草6g、地榆15g、炒黄柏9g、赤芍9g、每日一剂,水煎服。

    外用地榆粉撒掺溃疡面,以敷料包扎,一日一换。经治六日后红肿显著消退,疮面滋水渐干,溃面收敛近半。遂停止内服,专事外敷。不意连敷旬日,病灶虽敛而终不愈合。患者有一友人忽至病家探望,嘱以鸡蛋煮熟取黄,以文火熬取蛋黄油,以此油调地榆粉外敷患处。黄翁依法施行,不数日疮口平敛.肌肤完好,惟病灶处皮肤尚留褐色未褪,然已得临床治愈之效矣。

    臁疮虽非大病,常多久治不痊,耗伤气血,抑郁精神,损人真元。少数毒力强盛,尚有恶变可能,因而切莫以病小而掉以轻心,致遗祸殃。此病成因,总由湿热下注、瘀血凝聚而成。故无论内治外治,须以清热利湿、活血行瘀为大法。前用四妙汤,方中银花、甘草、地榆、黄柏解毒利湿清热;当归、赤芍活血化瘀;黄芪益气扶元、内托敛疮。全方药仅七味而方意周匝,是故能见速效。

    治疗药中地榆及鸡蛋黄油为关键之品。地榆昧苦酸,性寒,入肝与大肠经。具凉血止血、泻火解毒敛疮之功。地榆炒研成粉,外敷烫火伤效验卓著即是其例。用以敷治臁疮效果亦佳。鸡子黄性味甘平,人心肾两经。功能滋阴养血、润燥熄风。因而鸡蛋黄油既可内服以治肺结核之类消耗性疾病,外敷善治烫火伤及热、湿疱疹、皮肤溃疡,因秉滋养之质,利于改善病灶局部营养条件,故用以收敛溃疡,功效独特,与地榆粉相须为用,则相得益彰。

    [附]鸡蛋黄油制取法

    取鲜鸡蛋数枚,以红皮者为佳。煮熟,去壳及蛋白将蛋黄置金属勺内,以文火加热,并时时翻动勺内蛋黄。约十分钟左右即可出油,此时蛋黄渐变黑褐色。及时将油倾人盛器内,继续煎熬,直至蛋黄焦枯。一枚蛋黄约可出油2ml,收储备用。

更多中医书籍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陈修园
  • 作者:
  • 作者:
    陈会撰、刘瑾补辑
  • 作者:
    吴亦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