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大戟(图缺),泽漆根也。生常山,今近道多有之。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色;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叶似芍药。医家用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并煮水热淋,日再三,便愈。李绛《兵部手集方》∶疗水病无问年月深浅,虽复脉恶亦主之。大戟、当归、橘皮各一大两,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七合,顿服。利水二、三斗,勿怪。至重,不过再服,便瘥。
禁毒食一年。水下后,更服,永不作。此方出张尚客。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大戟(图缺),泽漆根也。生常山,今近道多有之。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色;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叶似芍药。医家用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并煮水热淋,日再三,便愈。李绛《兵部手集方》∶疗水病无问年月深浅,虽复脉恶亦主之。大戟、当归、橘皮各一大两,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七合,顿服。利水二、三斗,勿怪。至重,不过再服,便瘥。
禁毒食一年。水下后,更服,永不作。此方出张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