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证由慢惊后吐泻损脾,病传已极,总归虚处,惟脾所受,故曰脾风。若逐风则无风可逐,疗惊则无惊可疗,但脾间痰涎凝滞,虚热往来,其眼合者,乃脾益困,气之神迷之)
补脾益真汤(此大补脾胃虚损之圣剂)
丁香 木香 诃子皮 陈皮 浓朴(姜炒) 草果(面包煨) 肉豆蔻(炮制) 白茯苓 人参 白术 桂枝 半夏(炮,干炒) 甘草(炙,各二分) 全蝎(一枚) 干二 枣一服讫,令标心下,以助药力。凡小儿脾风之候(见上脾风有五症条),宜预服此剂。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此证由慢惊后吐泻损脾,病传已极,总归虚处,惟脾所受,故曰脾风。若逐风则无风可逐,疗惊则无惊可疗,但脾间痰涎凝滞,虚热往来,其眼合者,乃脾益困,气之神迷之)
补脾益真汤(此大补脾胃虚损之圣剂)
丁香 木香 诃子皮 陈皮 浓朴(姜炒) 草果(面包煨) 肉豆蔻(炮制) 白茯苓 人参 白术 桂枝 半夏(炮,干炒) 甘草(炙,各二分) 全蝎(一枚) 干二 枣一服讫,令标心下,以助药力。凡小儿脾风之候(见上脾风有五症条),宜预服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