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小儿三、五岁时,或七、八岁至十余岁,发惊潮搐,涎如拽锯,不省人事,目瞪喘急,将欲死者,《内经》曰∶此皆得于母胎中所授。悸惕怕怖,惊骇恐惧之气,故令小儿轻者为惊吊,重者为痫病风搐,为腹中积热,为脐风。以上证候,可用吐涎及吐之药,如吐讫,宜用朱、犀、脑、麝清凉坠涎之药。若食乳之子,母亦宜服安魂定魄之剂,定志丸之类。如妇人怀孕之日,大忌惊忧悲泣,纵得子,必有诸疾。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夫小儿三、五岁时,或七、八岁至十余岁,发惊潮搐,涎如拽锯,不省人事,目瞪喘急,将欲死者,《内经》曰∶此皆得于母胎中所授。悸惕怕怖,惊骇恐惧之气,故令小儿轻者为惊吊,重者为痫病风搐,为腹中积热,为脐风。以上证候,可用吐涎及吐之药,如吐讫,宜用朱、犀、脑、麝清凉坠涎之药。若食乳之子,母亦宜服安魂定魄之剂,定志丸之类。如妇人怀孕之日,大忌惊忧悲泣,纵得子,必有诸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