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查古籍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门静脉系和上、下腔静脉系间存在着广泛的侧支吻合,这些吻合在正常情况下处于闭锁状态。但在门静脉压力升高时,则形成门一腔静脉系的侧副循环路,使门静脉血液部分经过侧副循环回流于上、下腔静脉(图8-27)。其具体途径如下:
图8-27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
(一)通过食管静脉丛的门一上腔静脉侧副循环。
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上腔静脉。
(二)通过直肠静脉丛的门一下腔静脉侧副循环
(三)通过脐周静脉网形成门一上、下腔静脉侧副循环
当门静脉高压时,上述静脉丛或静脉怒张则可形成食管静脉曲张、痔和腹壁静曲张。
此外,尚可通过Retjius静脉与下腔静脉形成侧枝吻合。Retjius静脉是腹膜后位或间位消化器官(如升、降结肠、十二指肠、胰和肝裸区)的小静脉。它们与下腔静脉的属支(如肾静脉、睾丸静脉、腰静脉和膈下静脉等)之间形成吻合。当门静脉高压时这些小静脉曲张,在行门腔静脉分流手术时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