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人体解剖学》 股前部、小腿前部和足背浅层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1.皮肤切口(图4-5)

    (一)于腹股沟韧带下一横指,由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做一斜行切口。

    (二)从耻骨结节沿外阴根部切至大腿内侧,再向下沿股内侧和小腿内侧切至内踝。

    (三)在髌骨上方、胫骨粗隆重稍下方,从上述切口开始,分别做两个平行的横切口,注意不要过深,以免损伤大隐静脉。

    (四)在内、外踝间作一横切口。

    (五)在足背趾根部作一横切口。

    (六)在足背中线作一纵切口与(四)、(五)切口相接。

    注意:踝和足部切口宜浅,以免损伤皮神经和浅血管。

    2.剥离皮瓣将大、小腿前部、膝部的皮肤由内侧向外侧翻起,将足背皮肤向两侧翻开。

    3.寻找和观察浅筋膜内的结构

    (一)寻找并追踪大隐静脉

    在股骨内侧髁后内缘处找到大隐静脉,向上追踪至隐静脉裂孔处。在大隐静脉末端寻找其重要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前三条静脉有同名浅动脉伴行。

    沿小腿内侧向下追踪大隐静脉至内踝前方,然后继续追踪至其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连接处。在分离过程中,同时可见大隐静脉远侧段有隐神经伴行。追踪隐神经至足的内侧缘处。

    (二)寻找并清除腹股沟浅淋巴结

    在修洁大隐静脉末端时,可见斜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与纵列于大隐静脉末段两侧的腹股沟浅淋巴结,观察后将其清除,切勿损伤深筋膜。

    (三)寻找皮神经

    按图4-2所示在皮神经穿出深筋膜部位寻认有关皮神经,不必全部修净。

    (1)股外侧皮神经 在髂前上棘下方约3-4厘米处穿出。

    (2)股中间皮神经 在股前部正中线上、中1/3交界处穿出。

    (3)股内侧皮神经 在大腿内侧中、下1/3交界处穿出。

    (4)腓浅神经 在小腿前外侧中、下1/3交界处穿出。确认后向下追踪其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外侧皮神经。

    (5)腓深神经的终支 在第一跖骨间隙的前部寻找。

    (四)足背静脉弓

    由此弓的内侧端开始,向外侧追踪并修净足背静脉弓,可见小隐静脉起于该静脉弓的外侧端,追踪至外踝后方,同时寻找与小隐静脉伴行的足背外侧皮神经。

    4.保留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重要属支和皮神经(可将皮神经从末稍处游离),清除浅筋膜,暴露深筋膜。

    下肢的皮肤切口

    图4-5下肢的皮肤切口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
  • 作者:
    吴谦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作者:
  • 作者:
    孙一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