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颅骨的骨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颅底部分为软骨化骨,即先由间充质形成软骨,再进一步骨化;颅顶部分则为膜化骨,由间充质形成纤维膜,再骨化成扁骨。在新生儿(图3-65),颅底各骨间存在较多的软骨连结,颅顶各骨间则有较宽的膜性连结,在顶骨和额骨之间,留有明显的前囟,至两岁前才闭合成缝,在顶骨和枕骨之间有后囟,此外还有蝶骨大翼尖端处的蝶囟,顶骨后下角处的乳突囟,它们都在生后不久闭合。颅骨在生后仍不断生长,这是由于颅骨周围的骨膜下造骨和破骨过程不断进行直至成年,其结果逐渐增加了颅的容积。以后颅骨仍有变化,至老年骨质被吸收而变薄,牙槽可以因牙齿脱落而被吸收。
图3-65 新生儿颅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颅骨的骨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颅底部分为软骨化骨,即先由间充质形成软骨,再进一步骨化;颅顶部分则为膜化骨,由间充质形成纤维膜,再骨化成扁骨。在新生儿(图3-65),颅底各骨间存在较多的软骨连结,颅顶各骨间则有较宽的膜性连结,在顶骨和额骨之间,留有明显的前囟,至两岁前才闭合成缝,在顶骨和枕骨之间有后囟,此外还有蝶骨大翼尖端处的蝶囟,顶骨后下角处的乳突囟,它们都在生后不久闭合。颅骨在生后仍不断生长,这是由于颅骨周围的骨膜下造骨和破骨过程不断进行直至成年,其结果逐渐增加了颅的容积。以后颅骨仍有变化,至老年骨质被吸收而变薄,牙槽可以因牙齿脱落而被吸收。
图3-65 新生儿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