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人体解剖学》 3.其它面颅骨

    颧骨一对,对于面部两侧,四边形,厚而坚,向前内方与额骨、上颌骨相接,向后外方与颞骨颧突相连。泪骨一对,位于眶内侧壁前部,上颌骨额突与筛骨迷路的眶板之间,为薄而脆的小骨片。鼻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额突的前内侧,为构成鼻背的小骨片。下鼻甲一对,为卷曲的贝壳状薄骨片,附于上颌骨的鼻面。腭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鼻面后部,为L形的薄骨片(图3-58),包括参与构成鼻腔侧壁的垂直板,和组成硬腭后部的水平板。犁骨一个,为四边形薄骨片,参加组成鼻中隔的后下部。舌骨一个,位于下颌骨体的后下方,形如马蹄铁状(图3-57),中间部叫体,向后外延伸的叫大角,向上的小突为小角,舌骨以韧带和肌肉上连颅骨,下连颈部。

    腭骨腭骨

    图3-58 腭骨

更多中医书籍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