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因】多因猝受惊吓而引起。
【症状】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夜啼不眠、厌食、腹泻,或发热等症。
【治疗】
1.揉小天心,掐心经,掐肝经,掐五指节,掐印堂,掐百会。
2.以平掌式,用推拉引手法。向囟门、百会处发气,并向丹田导气,引气归原。
3.再以中指独立式,用震颤手法向大椎、心俞、肝俞发气,并将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经气调顺。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病因】多因猝受惊吓而引起。
【症状】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夜啼不眠、厌食、腹泻,或发热等症。
【治疗】
1.揉小天心,掐心经,掐肝经,掐五指节,掐印堂,掐百会。
2.以平掌式,用推拉引手法。向囟门、百会处发气,并向丹田导气,引气归原。
3.再以中指独立式,用震颤手法向大椎、心俞、肝俞发气,并将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经气调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