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气功外气疗法》 子宫脱垂

    【病因】发病原因,主要由素体虚弱,产后气血未复,又因强力劳动,以致气虚下陷,不能收摄胞宫所致。

    【症状】阴道中有物脱出,或下坠于阴道口,腹部酸楚,精神不振,脉细弱,舌质淡。平掌测试检查:小腹部多有稀疏、阻滞、麻的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按揉百会、中脘、气海、三阴交、照海。

    2.以平掌式、用震法向百会发气48息,向中脘、气海发气48息。

    3.以平掌式,用拉引手法向气海、中极发气,并导气至中丹田。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百会、中脘、关元,以平掌式或龙含式,用推拉旋手法,向针体发气各14息。

    (三)辅助练功:

    1.练内养功(见消渴)。

    2.丹田百会运转功:两手掌重叠,内外劳宫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置于头项,劳宫穴对准百会,推动头皮旋转,左转36次,右转36次,转一周一个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同时提肛、提会阴。百会左右转动时,丹田也随之转动,上下同步旋转。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