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经论》(公元 1689 年)清.萧埙(赓六)着。八卷。分为月经、胎前、产后、崩淋、带下、杂病等门,辨别虚实寒热,详论治法。
查古籍
《女科经论》(公元 1689 年)清.萧埙(赓六)着。八卷。分为月经、胎前、产后、崩淋、带下、杂病等门,辨别虚实寒热,详论治法。
(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病因】本病多为由肝风内动或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所引起中风之后遗症。
【症状】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手足痿而不用等症。平掌测试检查:患侧多有麻胀、密集、阻滞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按揉合谷、颊车、内关、曲池、阳陵泉、委中,掐指端及指甲两侧。
2.按揉背部膀胱经自上至下6~7次。
3.以平掌式或剑指式,用推拉引手法先向印堂、百会发气;然后顺任脉导经气下行。再以同法顺足太阳膀胱经与足阳明胃经自上而下导引经气,使上下、左右气感平衡。
加减:右侧偏瘫者,加以下方法:先点揉左侧颔颜、率谷、角孙,扫散头侧胆经。然后以平掌式,用拉引手法向头左侧发气,并导气下达颈部交叉向右侧,顺右侧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导气下达足部,使气机激发,上下平衡;若左侧瘫,以上法从右向左侧导引经气。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以下穴位,并以龙含式或平掌式,用推拉引颤手法发气于诸穴,导引经气下行,使各穴气感平衡。
上肢瘫痪者,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者,取环跳、阳陵泉、丰隆、绝骨。言语不利者,取天突、哑门、通里。口眼喎斜者,取地仓、颊车、合谷。
(三)辅助练功:
1.加强患肢的活动。
2.以健肢握空拳拍打患肢,自上而下7~9遍,日行2~4次.
3.以健肢拉患肢,吸气时向上、向内、向外等方向牵拉,呼气时放松,并意想气达患肢,日行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