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一、动静结合练气要选择适合于自己身体情况的动功和静功,二者结合起来锻炼。练静功之目的是练气积气,使丹田充实,或进一步开通大小周天。而练动功则能疏通气机,使四肢百骸经络通畅,更有助于静功的练气。动静结合,可以使功夫互相促进。
再就是在练动功或静功时,要掌握“动中静”、“静中动”的原则。练动功时,在保持外形动的条件下,要思想安静,注意动作,以及气行经络的效应;在练静功时,愈是安静和放松时,气行经络的效应就愈能体会到,细心体会这种动的感觉,有助于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提高练功的质量。
二、松静自然松,是练功活动中要放松,不但要肢体放松,还要做到精神放松,因为只有做到精神不紧张了,才能使肢体放松。但是这里所指的松,不是松懈或松散,而是在觉醒状态下,在意念的支配下做到松而不懈,松中有紧,紧而不僵。
静,是指练功过程中,保持情绪安宁。静只是相对的,绝对的静是不存在的。气功的入静与自然睡眠和普通休息不同,它是在觉醒状态下的一种特殊安静状态,也可以说,它是在安静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觉醒。
松与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松掌握好的人,就容易静下来;静下来以后也就更容易体会到松。
上边所说的松和静都是在自然的前提下进行的。对姿势、呼吸、意念活动,都要顺乎自然。
三、意气相随意气相随,是指练功中意与气之间的关系。在练功时不能片面的强调以意领气,而硬要使呼吸拉得“柔、细、匀、长”;或不适当的要求腹式呼吸,故意鼓肚挺胸,失去自然,不是经过锻炼自然形成的腹式呼吸。或者体内出现了气动现象,硬是以意念领其向某方向运行,而不是顺乎自然,在锻炼中形成。清、薛阳桂在《梅花问答编》中说:“心静自然息调,息调自然神凝,所谓心息相依,息调心定者也。”
更不要片面的强调以意随气,在练功中,出现冷、热、麻、胀、痒、轻、重、浮、沉或暖流在一定路线上流动,都不要去追求或夸张,或硬要练出某种效应来。
四、练养相兼练,是指在练功时,有意识的摆好姿势,调整身体,内外放松,调整呼吸,排除杂念等一系列过程。所谓“武火为炼”,就是在强有力的意识支配下进行呼吸的锻炼。养,是在练后所出现的静松舒适的入静状态,此时要用“文火”,即意念、呼吸都不要过重,形成一种静养的状态。
练功中,练与养往往是交替进行,二者互相促进,使练中有养,养中有练,练养结合,提高练功的质量。
五、循序渐进练气功必须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气功外气疗法导气、发功,首先要练好静功、动功,使内气旺盛,经络通畅,而后再练习导气功,使内气能随姿势、呼吸和意念的活动运行。最后练发功,熟练地掌握手法及提高手法的敏感性,发功技巧和排放病理秽气的技术等,才能学好正确的发气医病方法。避免见异思迁,只想“高级功夫”、“发放外气”,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至得到相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