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呕吐,腹胀,泄泻,痢疾,水肿,背腰痛,四肢乏力。
【应用】本穴内应脾脏,为脾气在背部输注转输之处,是治疗脾胃疾患的要穴。向本穴发气导引,有激发脾经气机,健脾利湿,益气统血的作用。脾俞与丹田相伍发气,有激发调理先天及后天之气的作用。
《本草从新》(公元 1757 年)清.吴仪洛(遵程)着。 十八卷。以《本草备要》为依据,一部分照旧,一部分增改,较为完善 。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呕吐,腹胀,泄泻,痢疾,水肿,背腰痛,四肢乏力。
【应用】本穴内应脾脏,为脾气在背部输注转输之处,是治疗脾胃疾患的要穴。向本穴发气导引,有激发脾经气机,健脾利湿,益气统血的作用。脾俞与丹田相伍发气,有激发调理先天及后天之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