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位置】风府外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三角凹陷中。
【主治】偏头痛,后头痛,眩晕,颈项强痛,中风,外感,项背痛。
【应用】风池又名热府。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阳维、阳跷脉之交会穴。本穴位居脑后,是风邪汇集入脑的要冲。向本穴发气,或顺胆经导引,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袪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的作用。
用推、拉手法向本穴发气,引邪气顺胆经从阳陵泉穴排出,是治颈项强痛,驱除邪气的方法。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位置】风府外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三角凹陷中。
【主治】偏头痛,后头痛,眩晕,颈项强痛,中风,外感,项背痛。
【应用】风池又名热府。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阳维、阳跷脉之交会穴。本穴位居脑后,是风邪汇集入脑的要冲。向本穴发气,或顺胆经导引,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袪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的作用。
用推、拉手法向本穴发气,引邪气顺胆经从阳陵泉穴排出,是治颈项强痛,驱除邪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