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五脏为积六腑为聚实强者生沉细者死此言积聚脉证生死之义也(难经五十五难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阴沉而伏阳浮而动又曰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积凡有五肝之积名曰肥气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贲肾之积名曰奔豚其病各有五其痛有常处六腑为聚其病奔向流行痛无常处越人以阴阳分脏腑故有五六之名耳所以论积聚分脏腑者亦不过以沉伏留止不移者属阴阴则为脏浮动聚散不常者属阳阳则为腑耳其脉实强者阳脉也一以征邪正之相搏一以征元本之壮实从腑从阳故曰生其脉沉细者阴脉也一以征邪气之深入一以征元本之衰微从脏从阴故曰死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五脏为积六腑为聚实强者生沉细者死此言积聚脉证生死之义也(难经五十五难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阴沉而伏阳浮而动又曰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积凡有五肝之积名曰肥气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贲肾之积名曰奔豚其病各有五其痛有常处六腑为聚其病奔向流行痛无常处越人以阴阳分脏腑故有五六之名耳所以论积聚分脏腑者亦不过以沉伏留止不移者属阴阴则为脏浮动聚散不常者属阳阳则为腑耳其脉实强者阳脉也一以征邪正之相搏一以征元本之壮实从腑从阳故曰生其脉沉细者阴脉也一以征邪气之深入一以征元本之衰微从脏从阴故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