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风凡用针刺,天气风盛,令病患避风之处刺之,无伤也。
寒凡用针刺,天气寒冷,令病患向温暖处,先饮汤液醴。
暑凡用针,夏月热盛血淖,而多脱其血,以新水洗其面,于风凉处坐,而然后刺。
湿凡用针刺,令病患致于高原之处,先服辛燥之物,然后刺。
阴凡用针刺,遇阴气重,气血不行,先服温补之药,然后刺。
燥凡用针刺,遇夏月烦躁,令病患于风凉处,先服宣通气血之药,然后刺之。
车凡用针刺,若病患乘车而来,其人经络解,不可便刺,气血定,然后刺之。
马凡用针刺,若病患乘马而来,必血气乱而困于身,候气定然后刺之。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风凡用针刺,天气风盛,令病患避风之处刺之,无伤也。
寒凡用针刺,天气寒冷,令病患向温暖处,先饮汤液醴。
暑凡用针,夏月热盛血淖,而多脱其血,以新水洗其面,于风凉处坐,而然后刺。
湿凡用针刺,令病患致于高原之处,先服辛燥之物,然后刺。
阴凡用针刺,遇阴气重,气血不行,先服温补之药,然后刺。
燥凡用针刺,遇夏月烦躁,令病患于风凉处,先服宣通气血之药,然后刺之。
车凡用针刺,若病患乘车而来,其人经络解,不可便刺,气血定,然后刺之。
马凡用针刺,若病患乘马而来,必血气乱而困于身,候气定然后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