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奇效良方》 指法一十四条

    作者: 董宿

    动者,如气不行,得针动伸提而已。伸提者,即非针出入引气也。摇者,凡行赤凤摇头之法,即摇之拨动其经以愈疾,详见本法。

    进者,行泻法,进针至穴,得分寸,令病患呼气一口,即用针进至入一豆许,停针少时,得气即退,针行泻法。

    退者,行补法之时,进针至穴,得分寸,令病患吸气一口,即用针退出一豆许,停针少时,得气却,行补法。

    搓者,凡针要寒热者,以为搓之。或外或内,如搓线之貌,勿转之太紧,恐人肉缠针,难进退。左捻则热,右捻则寒,亦出入之理,慎当忌之。

    弹者,凡泻时用指轻弹,使其气速行,则气至也,易至也。补则不用,气实自至者,不用此法。

    努者,凡用大指次指捻针,名曰努针,引其气至也。如气不至,令病患闭气一口,着力努之,外以泻针引之,则气至矣。气自至者,不用此法。

    掐者,凡下针于所部分经络,用手上下掐抹之,使气往来,推之则行,引之则止。

    扪者,如痛处未除,即于痛之处扪摩,使痛散也,复以飞针引之,除其痛也。

    摄者,如针下气涩滞,随经络上下,用爪甲摄之,其气自通。摄与捻者同。

    按者,如补,出针时令病患吸气一口,急用手指按闭其穴上,此补法也;如泻,出针时,令病患呼气一口,则勿按针孔,此乃泻法也。

    爪者,以手爪甲掐穴,令气血散也,方下其针刺入也。

    切者,以手爪甲极掐其穴,气血散开,方下针,切与爪同。

    捻者,以手大指次指捻针,来去上下,即飞针之法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作者:
  • 作者: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作者:
    叶霖
  • 作者:
    徐灵胎
  • 作者:
    王九思
  •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作者:
    朱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