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奇效良方》 疠风门(附论)

    作者: 董宿

    《内经》云∶风气与太阳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疠者有荣卫热,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以其酷热曝悍可畏耳。夫人患此病者,先分在上在下,所感之处,古方治以在上者,以醉仙散,取其臭涎恶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恶物陈虫,于谷道中出。然此邪毒,药虽攻出,其源尚在经络,受病于阳明之经。凡治此病,先观患人身上疙瘩与疮。若先见于上者,或下体多者,或上下同得者,或下而复在上者,乃阳明胃经也,是以无物不受,此其湿热浸渍经络。久则虚,使风入于人也,气受之则在上多,血受之则在下多,气血俱受甚重,非医之神手,能起此病者鲜矣。有或从上,或从下,以渐而来者,皆是可治之病。人见其病势缓,多忽之,若能摄养,保和得宜,鲜有不愈者也。若不能绝滋味,远色欲,皆不免再发,则终于不能救矣。前人曾治五人中间,唯一妇人得免而疾安,以其贫甚,无物可吃,欲啖无从所觅,余四人不能禁忌,妄许者三二年后皆再发而危。孙真人云∶吾常治四五百人,终无一人免于死。非孙真人不能治也,盖无一人能守禁忌耳,此一妇人本病外因,又服三五百服加减四物汤,半年之上,方得月经行,十分安愈。若人患此,鼻柱坏烂,肌肉疡溃,游思知阳明经分受风木之邪也明矣,不可泥于风寒而已。内有臭涎恶血、陈虫恶物之类者,又何为而致然也?盖谓厥阴主生五虫,其相火热甚而制金,金衰故木来侮,肺受热而气不清矣。况血随气运,涎随气降,气既不能施化,则血聚而涎积矣。血聚久则污恶,涎积久则臭浊,湿涎热血相为熏蒸,久则肌肉溃烂而生虫,治之使邪出于齿缝大肠之间者,乃是阳明经之道路也。盖真土败木贼之宜乎,况又不能守戒忌者欤!此丹溪先生所以痛言之深也。大风病是受天地间杀物之风,古为疠风,可不畏哉!《三因方》之所载,此其恶疾者是也,虽名曰风,未必因风所得。大率多嗜色欲,劳动气血,热发汗泄,不避邪风冷湿,使淫气与卫气相干,致肌肉皮肤疡溃,鼻梁塌坏。《千金方》云∶所谓自作不仁,极猥之业,虽有悔言,而无悔心,良可叹也!然亦有传染者,原其所因,皆夫妇不知禁忌,因而不避风寒暑湿之气,因虚邪入经络,久则渐成斯疾。又有劳役饮食,涎结于胃,流入经络,风湿相搏,致使风痒,不可一例作疠风治之,则误矣。《内经》云∶脉风成为疠,俗云癞病也,先桦皮散,从少至多,服三五七日,灸承浆穴七壮,灸疮轻再灸,疮愈三灸之,后服二圣散泄热,祛血中之风邪,戒房室三年,病愈药灸同止。述类右形,此治肺风之法也。《灵枢》云∶疠风数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勿食他食,以犯其病。且癞病古今以为难治之证,前人救生民之病苦,置诸方论,详备于象,后之学人,诚心鉴诸。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周学海
  • 作者:
    贺龙骧
  • 作者:
    吴道源
  • 《女科宝鉴》是以中医方法论述女性生殖器相关疾病的探索性新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七十多种常见女性生殖器相关病证,其中包括女科杂病、性病、月经病和中医药避孕、中医药抗早孕等。各病证以病机要点为中枢,展开对理、证、法、方、药的论述,同时,引进中医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临床指导性和收藏价值。

    纵览全书,具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全书共约25万字。

    读者对象: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及广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作者:
  • 作者:
    凌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立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