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郭稽中云∶产后乍寒乍热者,多有之,不可以作疟治。概系荣卫空虚,阴阳不和,或败血为害,或脾胃之虚。
此言极见明理,胡业医者之不察。大凡风寒发热,昼夜不退,宜于生化汤中加黑荆芥一味,足可驱邪。盖产后体虚,百节开张,腠理不固,易受易出,此小贼也,不比伤寒之用刀兵驱盗耳。如血虚与伤食,则日晡发热,清晨必退,二症虽相似,其中仍有分辨。伤食者,必嗳腐吞酸,胸膈满闷,谷芽陈皮汤频饮可愈;其血虚者,则无前项等象,只可用四物汤加炮姜,可退。
若呕吐不利,腹痛食少,脉沉细而迟者,或浮大而空,宜理中汤温补之。寒热虚实,若不辨明,安能无误?
予观浙地,每必守定钩藤、秦艽,或略作寒热,即用柴胡,此皆非产后人之可当也。予亦浅学,焉敢谈人之过,不过守前贤之训,或可免妄死者告冤也。
四物汤(见肠痒)五味异功散(即六君子除半夏,载血晕)十全大补(见玉门不闭)。
黄 补血汤
嫩黄 (一两) 当归(三钱)
水煎服。
生化汤(见前)理中汤(载后腹痛)
清魂散
荆芥穗(一钱炒黑色) 当归(五钱)
作一服为末,生姜汤调下,或加川芎(一钱),煎服亦可(此方退风,并惊风搐搦俱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