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足阳明之脉,从缺盆下乳内廉。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其经为邪热攻冲,则血为之击搏,气为之留滞。击搏则痛作,留滞则肿生。此由乳汁壅积,与气相击搏故也。或忿怒所逆,郁闷所遏,浓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通而汁不得出。治法宜疏厥阴之滞,清阳明之热,青皮、生甘草节、栝蒌、银花、当归、没药、皂角、橘叶、橘核,少佐以酒,随意消息可也。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龚廷贤(子才、云林)着。十卷,分为十集。首集为诊治诸论,次为诸病的辨证施治。
足阳明之脉,从缺盆下乳内廉。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其经为邪热攻冲,则血为之击搏,气为之留滞。击搏则痛作,留滞则肿生。此由乳汁壅积,与气相击搏故也。或忿怒所逆,郁闷所遏,浓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通而汁不得出。治法宜疏厥阴之滞,清阳明之热,青皮、生甘草节、栝蒌、银花、当归、没药、皂角、橘叶、橘核,少佐以酒,随意消息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