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烦症有四∶肺虚而火乘之,心烦也;停痰积饮,恶闻食气,胸中烦也;但热而烦,虚烦也;气郁不舒,频吐涎沫,胎动不安,子烦也。
心肺虚热。阴既养胎,孤阳独旺,心肺虚热,故烦,宜清心肺。
心惊胆怯。受胎后,血气壅郁,热气上冲心肺,故烦闷不安,心胆俱怯。竹叶安胎饮,犀角散。肾火动,六味地黄丸。(和四、寒三、补二。)
停痰积饮。气郁不舒,以致呕吐涎沫,剧则胎动,竹叶汤。(寒四。)麦冬饮。(寒五。)
津液枯燥。脏腑气虚,营卫不和,致阴阳偏胜,而热入心脾也。知母丸。(寒六。)知母饮。(寒七。)
脾肾气虚而火郁。逍遥散加黄芩、砂仁。(和五。)
胎气上逼。气逆胀闷,清肝饮。(散二。)
上焦气郁。郁则为火而中气不和。分气饮。(和六。)
暴渴不止。血欲凝而渴,非疾也,饮五味子汁自愈。
君火乘肺。盛夏君火大行,上乘肺金,以致烦躁胎动不安。宜清心火。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烦症有四∶肺虚而火乘之,心烦也;停痰积饮,恶闻食气,胸中烦也;但热而烦,虚烦也;气郁不舒,频吐涎沫,胎动不安,子烦也。
心肺虚热。阴既养胎,孤阳独旺,心肺虚热,故烦,宜清心肺。
心惊胆怯。受胎后,血气壅郁,热气上冲心肺,故烦闷不安,心胆俱怯。竹叶安胎饮,犀角散。肾火动,六味地黄丸。(和四、寒三、补二。)
停痰积饮。气郁不舒,以致呕吐涎沫,剧则胎动,竹叶汤。(寒四。)麦冬饮。(寒五。)
津液枯燥。脏腑气虚,营卫不和,致阴阳偏胜,而热入心脾也。知母丸。(寒六。)知母饮。(寒七。)
脾肾气虚而火郁。逍遥散加黄芩、砂仁。(和五。)
胎气上逼。气逆胀闷,清肝饮。(散二。)
上焦气郁。郁则为火而中气不和。分气饮。(和六。)
暴渴不止。血欲凝而渴,非疾也,饮五味子汁自愈。
君火乘肺。盛夏君火大行,上乘肺金,以致烦躁胎动不安。宜清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