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肾气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可忍,谓之肾厥,其脉举之则弦,按之石坚。
硫黄(二两) 石膏(硬者不 ,研) 半夏(汤浸洗七次,各一两) 硝石(一分,研)
上为细末,研匀,生姜汁糊丸如梧子大,阴干。每服三十丸,姜汤或米饮下,更灸关元穴百壮,良方中硫黄丸亦佳。
关元穴,在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脾经肝经肾经三阴之会,又名下纪。治脐下 痛,小便赤涩,不觉遗沥,或小便处痛如散火状,或溺血暴疝痛,脐下结血,状如覆杯,转胞不得尿,妇人带下瘕聚,因产恶露不止,月脉断绝,下胫冷,可灸三百壮。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治肾气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可忍,谓之肾厥,其脉举之则弦,按之石坚。
硫黄(二两) 石膏(硬者不 ,研) 半夏(汤浸洗七次,各一两) 硝石(一分,研)
上为细末,研匀,生姜汁糊丸如梧子大,阴干。每服三十丸,姜汤或米饮下,更灸关元穴百壮,良方中硫黄丸亦佳。
关元穴,在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脾经肝经肾经三阴之会,又名下纪。治脐下 痛,小便赤涩,不觉遗沥,或小便处痛如散火状,或溺血暴疝痛,脐下结血,状如覆杯,转胞不得尿,妇人带下瘕聚,因产恶露不止,月脉断绝,下胫冷,可灸三百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