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胞痹(附论)

    作者: 朱梓

    《内经》谓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夫膀胱为州都水道上

    治胞痹,脐腹疼痛,小水不利。

    山芋附子(炮去皮脐)续断(各一两)杜仲(去皮酥炒)巴戟天(去心一两半)桑螵蛸(茸(酥炙去毛)生干地黄(焙另于木令匀,炼蜜为丸,如梧

    黄汤治胞痹,少腹膀胱,按之内痛。

    黄(锉)当归(切焙)甘草(炙)黄芩(去黑心)远志(去心焙)五味子芍药人参风(各一两)干擘破,同煎至一盏,

    秦艽酒

    (一名牛膝汤)

    治胞痹。

    人参汤治胞痹、小便不利。

    人参芍药麦门冬(去心焙)当归(切焙)生干地黄(酒浸去土焙)甘草(炙)芎远粗皮三两)干姜(肾下药末,大枣三枚

    茯苓丸

    (一名防风丸)

    治胞痹,少腹内痛。

    肾沥汤治胞痹,小腹极痛,小便赤涩。

    桑螵蛸(十枚切破炙令黄)犀角(屑)麦门冬(去心焙)五加皮(各两半)杜仲(去皮酥炙)半,入羊肾一只,去螵蛸。

    百合饮治胞痹,补益。

    生百合(三两)赤茯苓(去黑皮二两)麋角(屑三两)麦门冬(去心焙)肉苁蓉(酒浸切各盏半,煎至八分,

    温肾汤治胞痹、小便不利,腰脊疼,腹背拘急绞痛。

    赤茯苓

    (去黑皮)

    白术泽泻干姜

    (炮各四两)

    肾着汤。

    (出《宣明论》)

    治胞痹,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黑皮)白术(各四两)干姜(炮二两)甘草(炙三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二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