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附论)结瘕者。积聚之类也。结伏积聚久不散。谓之结凝滞。腹内按抑有形。谓之结瘕。结瘕之证。形体瘦悴。食不知饥饱。遇阴寒冷湿之气。则发而腹胁块硬。隐隐然痛者是也。结瘕之证
方
槟榔汤
(出圣济总录)
治结瘕。脉弦腹满。坐卧不安。食即欲吐而喘急。
槟榔(白者锉一两半)赤茯苓(去黑皮)芍药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吴茱萸(陈者淘七遍炒)郁李仁(汤退去皮别研如膏)诃黎勒(煨去核各三分)荆三棱(煨锉)桑根白皮(焙锉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前后各一服。
若服
紫葛丸
(出圣济总录)
治结瘕。腹胀。坚硬如石。肚上青筋浮起。
紫葛(一两)芍药(赤者)桔梗(炒)紫菀(去苗土)木香诃黎勒皮(各三分)大黄(锉熬一两半)牵牛子(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研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空腹煎木通及枣汤下。老幼量减丸数。
防己汤
(出圣济总录)
治结瘕气积。腹满如石。气急少卧。小便不利。
防己百合(干者)郁李仁(去皮各一两别研如膏)木通(锉一两半)吴茱萸(陈者淘七遍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当归(切焙)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上捣筛为散。
每服
羌活丸
(出圣济总录)
治结瘕气块。饮食不消。肺积气发。心胸痰逆。气喘
猝中风毒。香港脚羌活(去芦头)桂(去粗皮)芎木香槟榔(锉各一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研如膏五两)大黄(锉炒二两)上除郁李仁外。捣罗为末。与郁李仁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
木通汤
(出圣济总录)
治结瘕。腹胀。坚硬不消。
木通(锉)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赤芍药吴茱萸(汤洗焙炒各三分)槟榔(一枚)紫菀(去苗土)郁李仁(去皮尖炒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取七分。空腹服。日再。
防己散
(出圣济总录)
治结瘕癖实。腹满如鼓。食即欲吐。喘息急。其脉弦
而紧。
防己(煮)诃黎勒(煨去核)郁李仁(汤退皮研如膏)白术槟榔(锉各一两半)吴茱萸(陈者淘七遍炒三分)上除郁李仁外。捣罗为散。入郁李仁同研令匀。每服三钱匕。水一盏
木香汤
(出圣济总录)
治远年虚实。积聚瘕块。
木香(一两)海马子(一对雌雄者雌者黄色雄者青色)大黄(锉炒)青橘皮(汤浸去皮焙)白牵牛(炒各二两)巴豆(四十九粒)上以童子小便浸青橘皮软。裹巴豆以绵系定。入小便内。再浸七日。取出麸炒黄。去巴豆。只用青橘皮。并余药。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三五沸。去滓。临卧温服。
木香煎丸
(一名木香砂煎丸)
治结瘕积聚。血结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