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白驳(附论)

    作者: 朱梓

    夫白驳者是肺风流注皮肤之间。久而不去之所致也。多生于头面。点点斑白。但无疮及不瘙过于疡。但不成疮尔。皆由风热传于肤腠。脾肺二经不利也。

    菖蒲酝酒方

    (出圣济总录)

    治白驳。举体斑白。经年不瘥。

    菖蒲(九节者去须节米泔浸切一斤)天门冬〔去心一斤(两)〕天雄(炮裂去皮脐三两)麻心各三两)根各五两(上粗日更

    白蔹散方

    (出圣济总录)

    治风。头项及面上白驳。渐长如癣。但白红色。

    白蔹(炮)当归(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各半两)黄芩(去黑心)干姜(炮)天雄(各一两炮裂去皮脐)羊踯躅(半两蒸熟焙干)上为散。每服半钱至一钱匕。酒调下。

    一方无

    治面白驳方

    (出圣惠方)弊帛蝉颈(一用头)帚甑带脯腊履底蛇皮上等分。以月蚀之夕。盛蚀时合烧之大

    治白驳方

    (出圣惠方)硫黄(一两研入)蛇蜕皮(一条烧灰)草决明半夏(生用)槲树皮(各一两烧灰)上捣罗二三

    治白驳敷方

    (出圣惠方)雌黄石硫黄(各一两研如粉)蛇蜕皮(一条大者烧灰)上同研匀细。用醋调成膏。

    先以巴

    大蛇皮涂方

    (出圣济总录)

    治面项身体白驳风。

    蛇蜕皮(一条大者烧作灰用)石硫黄(研)皮(各二钱烧作灰)上研令极细末。

    以清熟漆后敷

    治白驳方

    (出圣惠方)雄黄硫黄附子〔各二(一)两去皮脐生用〕上捣罗为散。研如面。醋调涂之。

    玉粉膏

    治白驳。

    治白驳方

    (出圣惠方)川乌头(去皮脐)硫黄(各一两研入)上捣罗为散。以醋调涂之。

    治头项面上白驳。渐长如癣。但不成疮。宜用此敷方。

    (出圣惠方)用桂去粗皮一两。捣罗为末。每用半钱或一钱匕。以津唾和敷于白驳之上。日三次愈。

    治面项身体白驳敷方

    (出圣济总录)用鱼一头约半斤。去肠肚净洗后。一根据法。用盐、椒、葱、粳米饭匀拌。即用青荷叶裹作三包。各用蒲片系之如法。更用荷叶重裹。令大臭烂。先以布拭白驳令赤。次炙包热熨

    蛇蜕皮方

    (出圣惠方)

    治周身白鲛渐长似癣。但不成疮。

    用蛇蜕皮一条大者。炒热摩历白驳上。时唾数百遍。弃之四野草中瘥。一方。烧灰醋调

    灵水膏

    (出圣惠方)

    治面项身体白鲛风涂淋方。并治疡。

    用生木树腔中汁。柳树为上。将汁于净锅内煎热洗淋之。仍便捣桂、牡蛎末。津唾调涂。

    鳗鲡鱼涂方

    (出圣惠方)

    治头项及面上白驳。浸淫渐长如癣状。但不成疮。

    用鳗鲡鱼一头肥者。炙令脂出。先洗白驳。用物揩拭之令小痛。然后用热鱼脂涂之。一度便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张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作者:
  • 作者:
    李时珍
  • 作者:
    赵学敏
  • 作者:
    叶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