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麻黄(温。微温) 葱白(平) 干姜(温。大热) 葛根(平) 石膏(微寒。大寒) 贝母(平。
微寒) 吴茱萸(温。微温) 桂心(大热) 附子(温。大热) 豉(寒) 生姜(微温) 薄荷(温)蜀椒(温。大热)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麻黄(温。微温) 葱白(平) 干姜(温。大热) 葛根(平) 石膏(微寒。大寒) 贝母(平。
微寒) 吴茱萸(温。微温) 桂心(大热) 附子(温。大热) 豉(寒) 生姜(微温) 薄荷(温)蜀椒(温。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