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产后余疾。及治食不下。贲豚上下。伤食腹满。胸胁满。心切痛(资生经)。穴期门。
治妇人产后浑身疼。针百劳穴。遇痛处。即针。避筋骨及禁穴。又云。产后未满百日。
不宜灸。
治产后小便不通。腹胀如鼓。闷乱不醒。缘未产之前。内积冷气。遂至产时。尿胞运动不顺(危氏方)。
用盐于产妇脐中填满。可与脐平。却用葱白。剥去粗皮。十余根作一束。切作一指浓。
按盐上。用大艾炷满葱饼子大小。以火灸之。觉热气直入腹内。实时便通。其神验不可细述。
治产后恶露不止。绞脐冷痛。穴阴交治产后阴下脱。灸脐下横纹二七壮。一云。因产脱出者。灸脐中。随年壮。
治妇人产后气血俱虚。灸脐下一寸至四寸。灸百壮。炷如小麦大。
治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风头痛。穴囟会。灸七壮。真头疼者。其痛上穿风府。陷入泥丸宫。不可以药愈。夕发旦死。旦发夕死。盖头中人之根。根气先绝也。
治产妇血运。不省人事。穴支沟 三里 三阴交治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灸更胜针。可七壮。
治产后善噫。穴陷谷 期门
《景岳全书》(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着。六十四卷。包括医论、诊断、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等。主张人的生气以阳为生,阳难得而易失,既失而难复,所以主张温补。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治产后余疾。及治食不下。贲豚上下。伤食腹满。胸胁满。心切痛(资生经)。穴期门。
治妇人产后浑身疼。针百劳穴。遇痛处。即针。避筋骨及禁穴。又云。产后未满百日。
不宜灸。
治产后小便不通。腹胀如鼓。闷乱不醒。缘未产之前。内积冷气。遂至产时。尿胞运动不顺(危氏方)。
用盐于产妇脐中填满。可与脐平。却用葱白。剥去粗皮。十余根作一束。切作一指浓。
按盐上。用大艾炷满葱饼子大小。以火灸之。觉热气直入腹内。实时便通。其神验不可细述。
治产后恶露不止。绞脐冷痛。穴阴交治产后阴下脱。灸脐下横纹二七壮。一云。因产脱出者。灸脐中。随年壮。
治妇人产后气血俱虚。灸脐下一寸至四寸。灸百壮。炷如小麦大。
治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风头痛。穴囟会。灸七壮。真头疼者。其痛上穿风府。陷入泥丸宫。不可以药愈。夕发旦死。旦发夕死。盖头中人之根。根气先绝也。
治产妇血运。不省人事。穴支沟 三里 三阴交治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灸更胜针。可七壮。
治产后善噫。穴陷谷 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