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肠 疝。小腹痛(资生经)。穴中都治肠 。穴复溜 束骨 会阳治肠 切痛。穴四满治结积留饮。 囊胸饮。食不消。穴通谷。灸五十壮。
治风冷。腹中雷鸣。大肠灌沸。及腹 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绞痛。腰脊强疼。大小便难。
不能饮食。穴大肠俞。灸百壮。三报之。
治诸结积留饮。 囊胸满。饮食不消。穴胃脘三百壮。三报之。治腹中疾腰痛。膀胱寒饮注下。穴下极俞。灸随年壮。
治腹中有寒。泄注。肠 便血。穴会阳治肠 泄。穴束骨治肠鸣泄注。穴膺窗治大便不节。小便赤黄。肠鸣泄注。穴阳纲治肠鸣腹胀。欲泄注。穴三焦俞 小肠俞 下意舍 章门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治肠 疝。小腹痛(资生经)。穴中都治肠 。穴复溜 束骨 会阳治肠 切痛。穴四满治结积留饮。 囊胸饮。食不消。穴通谷。灸五十壮。
治风冷。腹中雷鸣。大肠灌沸。及腹 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绞痛。腰脊强疼。大小便难。
不能饮食。穴大肠俞。灸百壮。三报之。
治诸结积留饮。 囊胸满。饮食不消。穴胃脘三百壮。三报之。治腹中疾腰痛。膀胱寒饮注下。穴下极俞。灸随年壮。
治腹中有寒。泄注。肠 便血。穴会阳治肠 泄。穴束骨治肠鸣泄注。穴膺窗治大便不节。小便赤黄。肠鸣泄注。穴阳纲治肠鸣腹胀。欲泄注。穴三焦俞 小肠俞 下意舍 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