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查古籍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治癫疾。烦心悲泣。穴解溪治癫疾头重。穴哑门治癫疾。头面浮肿。齿龋。穴完骨治头痛癫疾。风痉。牙龈肿。善惊。穴天冲心癫疾。脊强。穴筋缩治癫疾。穴申脉 后溪 前谷治癫疾。呕逆吐舌。穴滑肉门治癫疾吐沫。穴本神 兑端治癫疾寒痛。穴飞扬治寒热癫疾。穴承山 昆仑治癫病。手不可向上手臂不得上头。穴尺泽治癫疾。穴解溪 阳跷治癫疾呕。穴神庭 上星 百会 听会 听宫 偏历 攒竹 本神 筑宾 阳溪 后项强间 脑户 络却 玉枕治癫疾呕沫。寒热痉互引。穴兑端 龈交 承浆 大迎 丝竹空 囟会 天柱 商丘治寒热凄厥。鼓颔癫痉口噤。穴承浆 大迎治癫疾膝气。穴 会 申脉治癫疾。手臂不得上头。穴尺泽 然谷治癫疾多言。耳鸣口僻。穴偏历治癫疾。大瘦头痛。穴脑腔 束骨治癫疾。互引善惊。羊鸣。穴悬厘 束骨治头痛癫疾。互参量惊。穴天冲治心中愦愦数欠癫。心下惧恐。咽中澹澹。穴通谷治寒热癫癫仆。穴风池 听会 复溜治癫疾。僵仆狂疟。穴完骨治癫疾。穴曲池治狂癫。穴灸胃脘。或灸巨阳王氏云。有人患痫疾。发则僵仆在地。久之方苏。予意其用心所致。为灸百会。又疑是痰厥致僵仆。为灸中脘。其疾稍减。未除根也。后阅脉诀后。通真子有爱养小儿。谨护风池之说人来觅灸痫疾。必为之按风池穴。皆应手酸疼。使灸之而愈(小儿痫悲。可加灸此)。
治卒癫疾。两乳头灸三壮。足大指本丛毛中。灸七壮。足小指本节。灸七壮。
治狂癫痫疾。穴足少阳。灸随年壮。
治癫。背第二椎及下穷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端一处。是脊骨上也。凡三处毕。复断绳作三折。令各等而参合。如某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侠脊两边。凡五处。各一百壮。削竹皮为度。胜于绳。足大指上聚毛中。又灸七壮。阴囊下缝。又灸二七壮。两乳头。又灸三壮。督脉。又灸三十壮。三报。天窗又灸至三百壮。炷惟小作。百会又灸至三百壮。耳上发际。又灸各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