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针灸》 诸经贯舌并取廉泉辨

    作者: 朱梓

    黄帝针经曰。手少阴之别。名通理。系舌本。是少阴之正系舌本。是太阴之正贯舌本。足太阴之脉散舌下。足少阴之脉侠舌本。针经云。足阳明之脉。根于厉兑结于廉泉。一名舌本。在颔下结喉上。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退场门噤。舌根急缩。下食难。刺疟论云。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刺禁论云。刺舌下脉太过。血不止为喑。刺节真邪论云。取廉泉穴。血变而止。以明宜出血。禁用气针。或问。取廉泉穴二说不同。一说取颔下结喉上。一说取舌下两脉。何者为当。答曰。舌本者。乃舌根蒂也。若取舌下两脉。是取舌梢也。舌标也。此法误也。

    当取颔下者为当。此舌根也。况足阳明之脉。根于厉兑。结于廉泉。颔下、乃足阳明脉之所行也。若取舌下两脉。非阳明经也。戊与癸合。廉泉、少阴也。治涎下。解辞云。胃中热上溢。廉泉开故涎下。当出血。以泻胃中之热。又知非舌下之两脉也。以颔下喉咙者为准。胀论曰。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路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
  • 作者:
    张曜孙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