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合于胸心胃。
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合于目锐 (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
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合于内 颈(顶耳户冲膊小肠膀胱)。
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合于肺系喉咙胸膈。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合于胸心胃。
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合于目锐 (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
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合于内 颈(顶耳户冲膊小肠膀胱)。
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合于肺系喉咙胸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