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论其症,血来如胆水,五心作热,腰痛,并小腹痛,面黄色,不思饮食。乃气血虚,先退其热,然后调经。次月胜血而愈。先用黄芩散治之。
黄芩散方一
黄芩(六分) 川芎(八分) 当归 白芍 苍术(各一钱) 甘草(三分) 知母(五分) 花粉(五分)
水煎温服。后用调经丸。
调经丸方二
三棱 莪术 当归 白芍 生地 熟地(各一钱) 玄胡(一两) 茯苓(一两) 川芎 小茴香 乌药(各八分) 大茴香(八分) 砂仁(五钱) 香附(一两一钱)
米糊为丸,不拘时酒服。
(公元 1826 年)清.傅山(青山)着。二卷。上集论带下、血崩、调经等 38 症,41 方;下集论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 40 症,42 方。
《妇人大全良方》(公元 1237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二十四卷。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总共 260 余论。论后有附方及医案。
论其症,血来如胆水,五心作热,腰痛,并小腹痛,面黄色,不思饮食。乃气血虚,先退其热,然后调经。次月胜血而愈。先用黄芩散治之。
黄芩散方一
黄芩(六分) 川芎(八分) 当归 白芍 苍术(各一钱) 甘草(三分) 知母(五分) 花粉(五分)
水煎温服。后用调经丸。
调经丸方二
三棱 莪术 当归 白芍 生地 熟地(各一钱) 玄胡(一两) 茯苓(一两) 川芎 小茴香 乌药(各八分) 大茴香(八分) 砂仁(五钱) 香附(一两一钱)
米糊为丸,不拘时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