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女科证治准绳》 调经平剂

    作者: 王肯堂

    简易方当归散治经脉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

    当归 川芎 白芍药(炒) 黄芩(炒,各一两) 白术 山茱萸肉(一两半)

    上为细末,空心温酒调下二钱,日三服。如冷去黄芩,加肉桂一两。

    人参养血丸(《和剂》)治女人禀受素弱,血气虚损。常服补冲任,调经候,暖下元,生血气。

    乌梅肉(三两) 熟地黄(五两) 当归(二两) 人参 川芎 赤芍药 蒲黄(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温酒米饮任下。

    逍遥散(《和剂》)治血虚烦热,月水不调,脐腹胀痛,痰嗽潮热。

    当归 白术 白芍药 柴胡 茯苓(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半两,入姜、薄荷叶煎服。薛新甫加牡丹皮,山栀炒各五分,名加味逍遥散。

    《神巧万全方》无当归、芍药、甘草,有人参、黄 各等分。

    增损四物汤治月事不调,心腹疼痛,补血温经,驻颜。

    川芎 当归 芍药 熟地黄 牡丹皮 白术(各一钱半) 地骨皮(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济生方》论曰∶《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经有所谓七气,有所谓九气。喜、怒、忧、思、悲,恐、惊者,七气也。七情之外,益之以寒热二证,而为九气也。气之为病,男子妇人皆有之,惟妇人血气为患尤甚。盖人身血随气行,气一壅滞,则血与气并,或月事不调,心腹作痛。或月事将行,预先作痛。或月事已行,淋沥不断,心腹作痛。或遵腰胁,或引背膂,上下攻刺。吐逆不食,甚则手足搐搦,状类惊痫。或作寒热,或为 瘕,肌肉消瘦。非特不能受孕,久而不治,转而为瘵疾者多矣。

    戴复庵云∶妇人每月经水应期而下,不使有余,犹太阴之缺也。其有或先或后,或少或多,或欲来先病,或遇来而断续,皆谓之不调。和气饮加香附子半钱,兼咽独附丸。

    升麻和气饮(见杂病水肿门。)

    澹寮煮附丸治经候不调,血气刺痛,腹胁膨胀,头晕恶心,崩漏带下,并宜服之。

    香附子(擦去皮,不以多少,米醋浸一日,用瓦铫煮令醋尽。)

    上醋糊为丸,梧子大,日干,每五十丸淡醋汤下。

    一方∶香附一斤,艾叶四两,当归二两,制同。名艾附丸。

    沉香降气散顺气道,通血脉。

    乌药 木香 香附子 缩砂仁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盐汤调下。

    严氏抑气散治妇人气盛于血,变生诸证,头晕膈满。

    香附子(四两) 茯神 甘草(炙,各一两) 陈皮(二两)

    上为末,每二钱,食前沸汤调下。

    绀珠正气天香汤治妇人一切气,气上凑心,心胸攻筑,胁肋刺痛,月水不调。

    台乌药(二钱) 香附子(八钱) 陈皮 苏叶(各一钱) 干姜(半钱)

    上 咀,每七、八钱,水煎服。

    上抑气例。

    煮附丸醋制,佐以当归,则气中之血药也。今世以童便、酒、醋、盐水四制,而以四物佐之,皆本于此,人人知之,故不着。气郁多者,宜于杂病气证门中选用,不必拘此。

    东垣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候不调,或血脱后脉弱食少,水泄日二三行。

    黄 (二钱) 白术(三钱) 炒曲(一钱半) 当归身 陈皮 炙甘草 人参(各一钱)升麻 柴胡(各半钱) 黄芩(半钱,秋去之)

    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腹痛加芍药,嗽去人参。

    补中益气汤 治妇人、室女经候不调,脉微食少,体倦或热。(方见杂病首册劳倦门。)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方见杂病首册虚劳门。)

    上补气例。

更多中医书籍
  • 《女科经论》(公元 1689 年)清.萧埙(赓六)着。八卷。分为月经、胎前、产后、崩淋、带下、杂病等门,辨别虚实寒热,详论治法。

    作者:
  • 作者:
    陈念祖
  •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作者:
  • 作者: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