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查古籍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经》云∶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若乳房忽然肿痛,数日之外, 肿而溃,稠脓涌出,脓尽而愈,此属肝胃热毒、血气壅滞所致,名曰乳痈,犹为易治。若乳岩者,初起内结小核如棋子,不赤不痛,积久渐大崩溃,形如熟榴,内溃深洞,脓水淋漓,有 岩之势,故名曰乳岩;此属脾肺郁结,血气亏损,最为难治。乳痈初起,若服人参败毒散,栝蒌散加忍冬藤、白芷、青橘皮、生 、当归、红花之类,敷以香附饼,即见消散;如已成脓,则以神仙太乙膏贴之,吸尽脓水自愈矣。乳岩初起,若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二方间服,亦可内消。及其病势已成,虽有卢扁,亦难为力。但当确服前方,补养气血,纵未脱体,亦可延生。周季芝云∶乳痈、乳岩结硬未溃,以活鲫鱼同天生山药捣烂入麝香少许,涂块上,觉痒勿搔动,隔衣轻轻揉之,以七日一涂,旋涂旋消;若用行血破气之剂,是速其危也。更有乳缩症,乳头缩收肉内,此肝经受寒,气敛不舒,宜当归补血汤加干姜、肉桂、白芷、防风、木通之类主之。又有乳卸症,乳头拖下,长一二尺,此肝经风热发泄也,用小柴胡汤加羌活、防风主之;外用羌活、防风、白蔹火烧熏之;仍以蓖麻子四十九粒、麝香一分,研极烂涂顶心,俟至乳收上,急洗去。此系属怪症,妇人盛怒者多得之,不可不识。
栝蒌散
栝蒌(一个) 明乳香(二钱) 酒煎服。
香附饼敷乳痈,实时消散;一切痈肿,皆可敷。
香附(细未,净一两) 麝香(二分)
上二味研,以蒲公英二两,煎酒去渣,以酒调药,炖热敷患处。
神仙太乙膏治一切痈疽,不问脓之成否,并宜贴之。
元参 白芷 当归 肉桂 生地 赤芍 大黄(各一两) 黄丹(十二两,炒筛)
上药用麻油二斤,内诸药煎黑,滤去滓;复将油入锅,熬至滴水成珠,入黄丹十二两再熬,滴水中,看其硬软得中,即成膏矣。如软,再加黄丹数钱。
加味逍遥散治肝经郁火,颈生瘰 ,并胸胁胀痛;或作寒热,甚至肝木生风,眩晕振摇;或切牙发痉诸症。
《经》云∶木郁则达之,是也。
北柴胡 茯苓 当归 天生术 甘草 白芍 牡丹皮 山栀(炒黑,各一钱) 薄荷(五分) 老生姜(一片) 清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