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崔紫虚曰∶阴搏于下,阳别于上,血气和调,有子之象。手之少阴,其脉动甚,尺按不绝,此为有孕。少阴属心,心主血脉。肾为胞门,脉应于尺。或寸脉微,关滑尺数,往来流利,如雀之啄。或诊三部,浮沉一止,或平而虚。当问月水,妇人有病而无邪脉,此孕非病,所以不月。
慎斋按∶以上六条,序妇人胎孕之脉也。《内经·平人气象论》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又《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二语原兼心与肾二经并论也。手少阴主心,心生血,妇人以血养胎,故血旺则易孕。始受胎时,精与血凝聚不散,故心脉厥厥而动也。阴搏者,太仆注,尺中也。尺脉搏手,搏即动甚之义。足少阴属肾,肾主精,女子以系胞,而子宫在焉。精射胞门,则子宫之气,裹血 ,故应手而搏击于阳脉之上。
《内经》原两明其义,自全元起改手少阴为足少阴,后人遂有议太仆注手少阴之误。有从全本不从王本之说,岂知王注阴搏之阴谓尺中,则知心与肾原兼诊之,而妊孕可推也。予初读《内经》,颇惑此句为难解,必经文两句合看始明。今得仲甫、硕甫二论,更了如也,因附辨之。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崔紫虚曰∶阴搏于下,阳别于上,血气和调,有子之象。手之少阴,其脉动甚,尺按不绝,此为有孕。少阴属心,心主血脉。肾为胞门,脉应于尺。或寸脉微,关滑尺数,往来流利,如雀之啄。或诊三部,浮沉一止,或平而虚。当问月水,妇人有病而无邪脉,此孕非病,所以不月。
慎斋按∶以上六条,序妇人胎孕之脉也。《内经·平人气象论》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又《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二语原兼心与肾二经并论也。手少阴主心,心生血,妇人以血养胎,故血旺则易孕。始受胎时,精与血凝聚不散,故心脉厥厥而动也。阴搏者,太仆注,尺中也。尺脉搏手,搏即动甚之义。足少阴属肾,肾主精,女子以系胞,而子宫在焉。精射胞门,则子宫之气,裹血 ,故应手而搏击于阳脉之上。
《内经》原两明其义,自全元起改手少阴为足少阴,后人遂有议太仆注手少阴之误。有从全本不从王本之说,岂知王注阴搏之阴谓尺中,则知心与肾原兼诊之,而妊孕可推也。予初读《内经》,颇惑此句为难解,必经文两句合看始明。今得仲甫、硕甫二论,更了如也,因附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