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赵养葵曰∶经水如不及期而来者,有火也,宜以六味丸滋水,则火自平矣。如不及期而来多者,本方加海螵蛸、柴胡、白芍。如半月或十日而来,且绵延不止,此属气虚,用补中汤。如过期而来者,火衰也,本方加艾叶。如迟而色淡者,本方加桂。此其大略也。其间亦有不及期而无火者,有过期而有火者,多寡不同,不可拘于一定。当察脉之迟数,视禀之虚实强弱,但以滋水为主,随证加减。凡紫与黑色者,多属火旺之甚。亦有虚寒而紫黑者,不可不察脉审证。若淡白,则无火明矣。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赵养葵曰∶经水如不及期而来者,有火也,宜以六味丸滋水,则火自平矣。如不及期而来多者,本方加海螵蛸、柴胡、白芍。如半月或十日而来,且绵延不止,此属气虚,用补中汤。如过期而来者,火衰也,本方加艾叶。如迟而色淡者,本方加桂。此其大略也。其间亦有不及期而无火者,有过期而有火者,多寡不同,不可拘于一定。当察脉之迟数,视禀之虚实强弱,但以滋水为主,随证加减。凡紫与黑色者,多属火旺之甚。亦有虚寒而紫黑者,不可不察脉审证。若淡白,则无火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