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女科宝鉴》 六 划

    ⑹ 血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指甲淡白无华,月经量少,衍期期甚或经闭。舌质淡,脉细无力。

    ⑺ 阴虚证:

    形体消瘦,口燥咽干,眩晕,失眠,颧红低热,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质红,少苔、花剥苔或无苔,脉细数。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