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女科宝鉴》 一、脾虚肝郁

    「主证」 妊娠之后,胸胁胀满,呼吸不畅,烦躁不安,坐卧不舒,腹胀纳呆。苔薄白或微腻,脉弦滑。

    「病机」 脾虚肝郁,气机不畅。

    「治法」 疏肝健脾,理气行滞。

    「方药」紫苏饮(《普济本事方》)加减。

    大腹皮 人参 陈皮 白芍 当归 紫苏 砂仁 沉香

    本方为紫苏饮去川芎、甘草,加砂仁、沉香。

    方中紫苏、陈皮、大腹皮、沉香疏肝下气;当归、白芍补血柔肝;砂仁和胃降逆;人参健脾益气。

    若见口苦,尿黄等热象,酌加黄芩、竹叶;若挟痰湿者,酌加竹茹、半夏、茯苓。

更多中医书籍
  •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作者:
    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