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女科宝鉴》 (一)经行情志异常

    每逢月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躁易怒,狂乱无知,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彻夜不眠等证,经净后情志渐复正常者,称为“经行情志异常”。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七情所伤,使脏腑阴阳失调而致。

    一、肝郁脾虚 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气郁结,克土犯脾,脾虚失运,或使精血不化,心神失养;或使湿运无主,痰浊内生,痰气互结,上扰心神,发而为病。

    二、痰火上扰 肝郁化火,炼液成痰,痰火互结,上扰心神,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证的基本病机在于脏腑阴阳失调,故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证情,或以疏肝实脾,或涤痰开窍,或予安神养心等法。

    一、肝郁脾虚

    「主证」 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精神抑郁,喃喃自语,或悲伤啼哭,胸胁胀闷,食少便溏。苔薄腻,脉弦细。

    「病机」 肝郁脾虚,痰气扰心。

    「治法」 疏肝扶脾,涤痰养心。

    「方药」四逆散(《伤寒论》)合养心汤(《证治准绳》)加减。

    甘草 枳实 柴胡 白芍 黄芪 茯苓 茯神 当归 半夏曲 柏子仁 酸枣仁 远志 五味子 南星

    本方为四逆散合养心汤去川芎、人参、肉桂,加白术、南星。

    方中柴胡、枳实疏肝解郁;白芍、当归养血柔肝;半夏曲、南星涤痰开窍;远志祛痰安神;柏子仁、酸枣仁、茯神、五味子养心安神;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中。诸药合用,共收疏肝扶脾,化痰养心之效。

    二、痰火上扰

    「主证」 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烦躁易怒,狂躁无知,哭笑无常,头痛失眠,面红目赤,渴饮,尿黄便秘。舌红或绛,苔黄厚或腻,脉弦大滑数。

    「病机」 痰火内盛,上扰心神。

    「治法」 清热涤痰,镇心安神。

    「方药」泻心汤(《金匮要略》)合生铁落饮(《医学心悟》)减味。

    大黄 黄芩 黄连 天冬 麦冬 贝母 胆星 远志 茯神 钩藤 辰砂 石菖蒲 生铁落

    本方为泻心汤合生铁落饮去橘红、连翘、茯苓、玄参、丹参。

    方中大黄、黄连、黄芩清热泄火;天冬、麦冬养阴除烦;贝母、胆星、石菖蒲

    涤痰开窍;远志祛痰安神;茯苓养心安神;辰砂、生铁落重镇安神;钩藤清热平肝。诸药合用,使热清痰去,神宁病除。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