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女科宝鉴》 (三)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较以往恒定周期提前或延后七天以上,时前时后,连续三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情志所伤,饮食失节或正气不足等因素,使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而致。

    一、肝气郁滞 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失疏泄,以至气血逆乱,血海蓄溢失常,发为先后不定。

    二、脾虚气弱 素体脾虚,或饮食失节,损伤脾气,脾虚失运,以至气血失调,发而为病。

    三、肾气亏虚 素体肾气不足,或久病失养,或房劳多产,以至肾气亏虚,封藏失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发而为病。

    本病若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可转为崩漏,当予重视。

    【辩证施治】

    临证应结合月经的量、色、质及舌脉象等情况进行辩证施治。色黯红有块,小腹胀痛,连及胸胁者,多属肝郁;量多色淡,食少便溏者,多为脾虚;量少质清,腰酸痛者,多为肾虚。治疗以调理气血冲任为大法,再根据不同证情,分别施以疏肝、健脾、补肾等法。

    一、肝气郁滞

    「主证」 经期先后不定,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伴见一组肝气郁滞⑼之症。

    「病机」 肝气郁滞,气血失调。

    「治法」 疏肝行滞,调理气血。

    「方药」逍遥散(《和剂局方》)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 煨姜 薄荷

    方中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当归、白芍补血调经;茯苓、白术、煨姜、甘草健脾和中。

    蒲黄、益母草;若见量多色红,质稠者,此为肝郁化热之象,去当归、煨姜,加丹皮、栀子。

    二、脾虚气弱

    「主证」 经期先后不定,量多色淡,伴见一组脾气虚⒅之症。

    「病机」 脾虚气弱,统摄无权。

    「治法」 健脾益气,助运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莲子肉 苡仁 砂仁 桔梗 扁豆 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山药 大枣

    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大枣健脾益气;扁豆、山药、莲子肉、苡仁健脾渗湿;砂仁醒脾和胃;桔梗调畅气机。诸药合用,具有健脾益气,助运渗湿之功。

    三、肾气亏虚

    「主证」 经期先后无定,量少、色淡、质清稀,腰骶酸痛,或头晕耳鸣,夜尿频。舌淡苔薄,脉沉弱。

    「病机」 肾气亏虚,冲任失调。

    「治法」 补益肾气,和调冲任。

    「方药」固阴煎(《景岳全书》)加减。

    人参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甘草 菟丝子 桑寄生 阿胶

    本方为固荫煎去远志、五味子,加桑寄生、阿胶。

    方中熟地、山茱萸、菟丝子、桑寄生补肾益精;人参、山药、甘草健脾益气;阿胶补血养肝。诸药合用,共收补肾调经之效。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