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女性外阴及阴道瘙痒,甚或痒痛不堪,或波及肛门周围,大腿内侧,或伴带下者,称为“阴痒”。
【病因病机提要】
阴痒多由虫蚀阴中,湿热下注,或脾虚血少,或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而致。
一、湿热下注 下阴不洁,或久居阴湿之地,以致虫湿浸染,或肝郁脾虚,脾虚生湿,肝郁化火,湿热生虫,发而为病。
二、脾虚血少 素体脾虚,或饮食失节,损伤脾气,脾不化精,气血不足,血虚生风,发而为病。
三、肝肾阴虚 肝肾之阴素虚,或年老体弱,精血耗损,或久病伤血,血虚生风化燥,阴部肌肤失润,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阴痒属于妇科的一种常见症状,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白斑、外阴干枯症以及糖尿病、卵巢功能低下、白血病、甲状腺机能紊乱等病都可引起阴痒,但这些病证不能完全代替阴痒症,因此,这里仍然单列论述。
临证之时,以湿热为患居多,治以清热、除湿、疏风。对肝肾阴虚,则治以滋阴补肾,柔肝疏风。在内服药物的同时,还当配合外治,并保持下阴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