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若饮食劳役所伤,其外证必显在口,必口失谷味,必腹中不和,必不欲言,纵勉强对答,声必怯弱,口沃沫多唾,鼻中清涕或有或无,即阴证也。外伤风寒,则其外证必显在鼻,鼻气不利,声重浊不清利,其言壅塞,盛有力,而口中必和。伤寒则面赤,鼻壅塞而干,伤风则鼻流清涕而已。《内经》云∶鼻者肺之候,肺气通于天。外伤风寒,则鼻为之不利。口者坤土地,脾气通于口。饮食失节,劳役所伤,口不知谷味,亦不知五味。又云∶伤食恶食,伤食明矣。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彦修、丹溪)着。五卷。 分 100 门,包括外感、内伤、外证、妇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证见证等六篇,后附“丹溪翁传”。
若饮食劳役所伤,其外证必显在口,必口失谷味,必腹中不和,必不欲言,纵勉强对答,声必怯弱,口沃沫多唾,鼻中清涕或有或无,即阴证也。外伤风寒,则其外证必显在鼻,鼻气不利,声重浊不清利,其言壅塞,盛有力,而口中必和。伤寒则面赤,鼻壅塞而干,伤风则鼻流清涕而已。《内经》云∶鼻者肺之候,肺气通于天。外伤风寒,则鼻为之不利。口者坤土地,脾气通于口。饮食失节,劳役所伤,口不知谷味,亦不知五味。又云∶伤食恶食,伤食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