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体外压力增加时,血液和机体组织受到的压力也相应增加,但有些含有空气的器官,如肺和气管就不一定是这样。在用潜水头盔深水供氧时,肺和气管自动地与外部压力保持平衡。
潜水时用的面罩或护目镜内的空间也会有压力变化。面罩内的压力与鼻呼出的气体压力相等,与外界保持平衡。但护目镜内的压力就不可能相等;里面的压力较低,压力作用在双眼上像吸杯一样。压差使眼球表面附近的血管扩张、渗液,最后破裂和出血。潜水员运用控制下潜期限来防止压差造成的影响。
中耳内也能产生压力差。如果连接中耳和咽喉的管道(耳咽管)在打呵欠或吞咽时不能正常开张,中耳的压力比外耳压力低(见第212节)。分隔中耳与外耳的耳鼓膜受到的压力增加,向内凹陷,到压力足够大时,就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引起疼痛和听力损害。鼓膜破裂通常可以愈合,但如有感染则不易治愈。
如果鼓膜破裂时,潜水员未戴头盔在冷水中潜水,冷水从裂口灌进中耳,引起严重眩晕(见第63节,第212节)、定向力障碍、恶心、呕吐,最后可能导致淹死。当进入耳内的水温达到体温时,眩晕减轻。
中耳的压差可以影响内耳,内耳是负责听力和平衡的器官,这种压力差有时造成潜水员从水下开始上升时感到眩晕。很少在中耳和内耳之间发生破裂,流入液体。鼓膜破裂需要立即修补,防止造成永久性损伤。
佩戴耳塞,在耳塞与鼓膜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导致压力差。因此,潜水时禁止用耳塞。
气压差对鼻窦也可能造成类似的损伤,引起面部疼痛或头痛。充血妨碍了中耳和鼻窦的压力平衡,减充血剂可暂时缓解鼻道、耳咽管或鼻窦的阻塞。如果反复潜水,又未能保持压力平衡,常常会造成气压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