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皮脂腺囊肿(角蛋白囊肿)是一种含有死皮、皮肤排泄物和其他皮肤成分,生长缓慢的肿块。
囊肿可以很小,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头皮、双耳、背部或阴囊。囊肿较硬并能在皮肤内移动,一般没有疼痛。皮脂腺囊肿呈浅黄色或肉色,刺破后有乳酪状滑腻的液体流出。有时可能感染。
【治疗】
用针刺破或用手术刀切开囊肿,挤出内容物。除非完全切除囊肿,否则又可能复发。囊肿感染要用抗生素治疗后再手术切除。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龚廷贤(子才、云林)着。十卷,分为十集。首集为诊治诸论,次为诸病的辨证施治。
皮脂腺囊肿(角蛋白囊肿)是一种含有死皮、皮肤排泄物和其他皮肤成分,生长缓慢的肿块。
囊肿可以很小,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头皮、双耳、背部或阴囊。囊肿较硬并能在皮肤内移动,一般没有疼痛。皮脂腺囊肿呈浅黄色或肉色,刺破后有乳酪状滑腻的液体流出。有时可能感染。
【治疗】
用针刺破或用手术刀切开囊肿,挤出内容物。除非完全切除囊肿,否则又可能复发。囊肿感染要用抗生素治疗后再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