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瘙痒是一种本能地想搔抓的感觉。
持续搔抓可引起皮肤潮红和抓痕。事实上,搔抓刺激皮肤,导致更加瘙痒,形成恶性循环。长期搔抓和摩擦使皮肤增厚和产生瘢痕。
【病因】
瘙痒可以由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引起剧烈瘙痒的皮肤病包括寄生虫感染(疥疮、虱病)、昆虫咬伤、荨麻疹、异位性皮炎、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时,接触毛质衣物或刺激剂如溶剂或化妆品时,可引起瘙痒。皮肤干燥,特别是老年人,可引起剧烈、大范围的瘙痒。
引起瘙痒的全身性疾病包括肝脏疾病(特别是黄疸)、肾功能不全、淋巴瘤、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疾病。有时患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或癌症的病人也会出现瘙痒,妊娠最后几个月常常发生瘙痒。瘙痒不一定表明有异常,但也可能由轻度肝脏疾病引起。很多药物可引起瘙痒,包括巴比妥类、阿司匹林以及其他易致敏的药物。
【治疗】
治疗瘙痒首先要弄清病因并设法消除病因。要鼓励病人使用非处方的、温和、保湿的霜剂或无色无味的洗剂,特别是皮肤发炎的人。颜色、气味的附加成分可刺激皮肤,甚至可引起瘙痒。有镇静作用的化合物如薄荷醇、樟脑、桉油醇和炉甘石也有效。皮质类固醇霜剂有助于减轻炎症和控制瘙痒,只能在瘙痒范围很小时应用。
口服抗组胺药物如羟嗪和苯海拉明是有效的,但它们常常引起嗜睡。一般来说,抗组胺药物不外用于皮肤,因为它们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