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人格解体

    本病的特征是持续性或发作性地感觉与自己的躯体或精神活动相分离。

    患者往往感觉自己是自己生活的旁观者,对自己和外界产生梦样和非真实体验。

    人格解体可以是其他精神疾病的一个症状。实际上,人格解体是第三位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仅次于焦虑和抑郁),并往往出现于个体经历到威胁生命的危险时,如事故、袭击或者严重的疾病或损伤。在分离性障碍中,人格解体还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其发生率和病因仍然不清楚。

    【症状和诊断】

    本病患者对自己的身份、身体和生活出现知觉混乱,并因此感觉痛苦。症状往往持续短暂并和焦虑、惊恐、害怕(恐怖)同时出现。当然,症状同样亦可以长时间存在或多年反复发作。患者常常很难确切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往往担心或相信自己将要发病。

    本病亦可以表现轻微,对患者日常行为没有明显影响。有些人则对人格解体产生适应,或者能克制症状发作时对生活的影响。而另一些人因为总是担心自己的精神状态而感到痛苦,或者害怕自己将要发疯,或者反复考虑对自己的身体和对自我及客观世界产生分离感的知觉混乱。由于精神痛苦使他们很难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或日常活动,他们可能因此出现功能缺陷。

    本病的诊断取决于症状表现,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评估以排除躯体疾病(如抽搐发作)、药物滥用以及罹患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特殊的接谈方法有助于医生明确患者存在的问题。

    【治疗和预后】

    人格解体往往不经任何治疗亦可消失,但在症状持续存在、反复发作或者使病人感觉痛苦时,则必须给予治疗。对于本病,动力学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催眠治疗均可获效(见第80节),但是,尚无单独的某种治疗措施能够对所有人格解体有效。安定剂和抗抑郁药对部分病人可以取得一定效果。本病往往合并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者被后者所诱发,对此必须给予处理。任何与本病发作有关的应激亦必须与患者进行讨论和分析。

    本病部分缓解是完全可能的。很多人亦可完全恢复,尤其是症状发作时伴有应激而在治疗时又能对应激给予分析和讨论的患者。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好,尽管他们中有些人可以自行康复。

更多中医书籍
  •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作者:
    武之望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沈子禄、徐师曾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