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心电图

    心电图(ECG)是一种快速、简便、无痛的检查技术,它能将心脏产生的电冲动放大并将其记录在条形记录纸上。通过对ECG的分析,医生能了解心脏起搏点(触发每一次心脏搏动的地方)、心脏神经传导通路、心率及心律等情况。

    检查时,检查者将小的金属电极置于受检者上、下肢和胸壁的皮肤上。通过这些电极,能测得每次心搏期间心脏产生的电流强度及方向。用导线将这些电极与能记录电极电流轨迹的特殊仪器(心电图记录仪)相连,记录下通过每一电极的电流轨迹,这些电流轨迹被称为“导联”。

    大多数怀疑为心脏病的患者都应作心电图检查。这种检查有助于医生鉴别很多心脏问题,包括异常心律、心肌缺血缺氧和心肌肥厚(可由于高血压引起)等。心电图也能显示心肌变薄或缺失,如心肌梗死,因为这时心肌被其他组织所代替。

    心电图:各波群的意义

    心电图(ECG)反映了每次心脏搏动期间通过心脏的电流。心电图的每一部分都用一希腊字母表示。每次心搏以一来源于心脏的主要起搏点(窦房结)的脉冲开始。脉冲首先激动心脏的上部腔室(心房)。心房的激动用P波表示。

    随后脉冲向下激动心脏下部腔室(心室)。QRS波群表示心室的激动。

    T波表示除极恢复波,即电流沿相反的方向在心室内扩布产生的波形。

    各波群的意义

    在ECG上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异常。最容易理解的是心搏节律异常:过快、过慢或不齐。通过阅读ECG医师通常能确定异常心律的位置,并进而了解它的来源。

    心电图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吴普
  • 作者:
    吴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